Piaget認為道德的核心由尊重維持社會秩序之規則與公平正義所構成,並將兒童道德發展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無律期、第二階段為他律期、第三階段為自律期。無律期行為目的在滿足內在需求,規則隨兒童的成長而改變,且履行規則是為了自我目的。他律期則是相信規則由權威(父母或師長)而定,遵守與服從規則,行為好壞依據行為結果判斷,無法考慮行為動機。自律期則可以了解規則可透過自由選擇或實際狀況來改變,且依據行為動機判斷行為好壞。

    Kohlberg道德發展理論的核心昰公平正義,強調人與人之合作,以及權力與義務之互惠關係。將道德發展分為三期六階段,道德成規前期、道德成規期,道德成規後期。

    Gilligan認為面對道德衝突時,少男從公平正義,而少女依據關愛與關係角度思考。女性道德發展交織在「自我利益」與「責任」衝突中,道德水準高低,決定如何統整這兩股衝突力量。

   影響青少年道德發展之因素有家庭、學校、社會、青少年個人方面四個要素。在家庭層面,影響青少年的道德發展與父母的道德水準有關。其次,父母的管教方式也會影響,例如挑剔、批判、干擾之父母會阻礙子女道德成熟。親子互動越良好則對青少年的道德發展越有正面效果。父母間敵意衝突、父母自我功能不良會阻礙青少年道德發展。學校方面能影響青少年道德發展的有道德教育、校規之執行、教師的道德行為、以高一層級道德推理激發青少年、提供兩難情境;提供李興說明及感性之同理、同儕、諮商與輔導。社會方面則是媒體與司法單位與執法單位。

    輔導青少年的道德行為之方法有教材與活動。教材可從家庭、學校或社會事件就地取材。活動則包括價值澄清法、直接教導、良好典範、敘述個人道德故事、戲劇、道德兩難情境、同儕互動、深思熟慮思考模式訓練等。

心得:

    影響青少年道德發展的因素有認知發展與社會化,而這兩個因素分別來自家庭、學校、社會與個人這四方面。而這四個面向相輔相成,缺一都會消減其他三方面之作用。在家庭因素中,父母本身的道德水準應該是影響青少年最直接、最根深蒂固的。尤其是學生在道德行為上犯錯時,與家長溝通時,有些家長並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有什麼錯,往下追問才得知,其實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問題。

    在學校的教育下,往往學生還是會有個人基本的道德觀,有些人也會因此而開始改變自己以前的做為或想法。在敘述個人道德故事的方式中,個人覺得這是最有效的方法。前幾年,有些學校還會發放「道德」專刊給學生每人一本,固定某一天朝會做道德心得分享。但漸漸地這樣的作法越來越少學校執行了,其實有執行「道德教育」的學校,學生在道德發展上確實會有更好的發展。此外,拿社會新聞讓學生做思考的方式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但在操作上要謹慎,問題的呈現方式可以昰以道德兩難的辨證方式,或是一個開放式的問題,讓青少年可以自行的思考。

社會方面,現今青少年最容易接觸的媒體應該還是透過手機、網路所取得的內容,尤其以網紅youtuber等,影響最為嚴重。前些日子網紅小玉與放火,就是因為直播內容過於敗壞道德,而被網友攻擊。但是青少年日積月累的觀看類似的影片,無行中已經內化於個人久而久之便也認為這樣的行為或觀念是正確的,甚至會跟風模仿。

在幫助青少年道德發展的方式裡,其中一項戲劇是透過戲劇故事內容,讓青少年可以透過故事情節感受到角色取替的能力、同理心、同情心等。個人覺得輪流扮演戲劇中不同角色的方式還不錯,讓學生可以換位思考,同理其他角色劇情。若是劇本內容有道德相關議題時,戲劇結束時可以讓學生參與討論每個角色為什麼會這樣做?或是讓學生發表個人演出的心得。

 

青少年自傷、自殺問題與輔導 

 

青少年網路成癮問題與輔導 

 

青少年社會關係發展與輔導 

 

社會發展:道德判斷的發展 

 

少年人格發展與輔導 

 

青少年情緒發展與輔導 

 

青少年問題的文化學分析 

 

青少年認知發展與輔導  

 

青少年的心理問題與分析 

 

青少年發展與適應問題-學校因素  

 

少年發展與適應問題-家庭因素 

 

青少年犯罪問題與輔導  

 

青少年發展與適應問題-社會因素 

 

青少年成長之面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莓莓KI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