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成癮」是指參與網路活動產生的病態網路使用行為(pathological internet-use behavior)。「網路成癮」有七項特徵,第一為耐受性,不斷增加上網時間,才能得到當初的滿足程度。第二為戒斷現象,因停止或減少網路過度使用,會出現不安、焦慮、上網念頭盤據等情況,並且損害個人社交、工作或其他重要功能。第三為上網時間與頻繁率超過原本的預期。第四為無法成功地控制網路使用行為。第五為花費很多時間在網路的相關活動上。第六為因使用網路而放棄或減少日常生活上重要的社交、工作及娛樂。第七,不顧出現生理、心理、社交及職務上的問題,仍持續使用網路。Goldberg認為,只要連續十二個月中,出現三項以上症狀,便診斷為「網路成癮」。

 網路成癮的原因與早年經驗不良,阻礙自我調適歷程、致使重要需求未滿足及塑造不安全依附型態。且網路工具具有匿名性及虛幻性,刺激、挑戰、競爭與合作性等恰巧滿足青少年的某些需求。學校方面的因素為過度重視升學考試,造成青少年自我價值低落及問題得不到適當幫助,進而轉向尋求網路滿足基本需求。

青少年網路成癮可分為初期、中期與後期。初期青少年可能由於好奇、同儕相邀、課業需要、某些重要需求未滿足等原因開始上網。青少年從網路世界中滿足了某些需求,帶來壓力及情緒抒解,獲得成就感。成癮中期,網路活動成為青少年的「自我防衛」,是青少年逃避問題的工具。隨著上網次數與時間增加,逐漸荒廢了現實世界之責任與義務,造成「生活重要層面問題陸續出現」。後期症狀則是出現與藥癮症狀類似的成癮症狀。

預防青少年網路成癮的方法有:1.消除青少年網路成癮的成因; 2.滿足青少年未滿足之需求; 3.熟悉其成癮歷程,適時介入; 4.培養因應技能如抗拒誘惑; 5.完成未完成之發展任務,以加強自我力量。   

心得: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路世界擴展了知識的領域,而不當的使用方式,卻也帶來了許多的問題。青少年網路成癮的問題,已經導致青少年無法集中注意力上課,甚至衍生出許多社交與身心問題。對於課本所述,青少年可能因為好奇心或同儕相邀才會接觸網路的現象已經鮮少發生,現今的青少年大多都是從小就有使用手機的習慣,且與父母親管教方式有關,很多小孩在小學階段就已經是手機或網路成癮。因此,到了國高中階段更變本加厲,要求父母親買支專屬的手機來使用,卻又不會克制自己,便陷入了無限循環圈。

    網路成癮的輔導方式中,提及滿足青少年未滿足之需求,其中有一部分也是因為家長可能長時間忙碌於自己的工作,無暇陪伴青少年,導致青少年擁有過多的空閒時間,而無法妥善管理。或是家長本身自己也是手機網路一族,青少年從小生活環境就是如此,大家一有空閒就是滑手機,玩遊戲。青少年對於休閒活動的概念就是手機遊戲。因此,家長應該需要多空出時間,與青少年從事一些健康的戶外活動,或是替青少年規劃正規的休閒活動,盡量讓青少年能夠慢慢地遠離網路。但前提是,不可過於躁進,需要慢慢的溝通與協調。

    網路成癮除了個人因素外,同儕與社會與大眾媒體的力量也不可小覷。同儕團體當中的共通性特質,會讓青少年無法抗拒網路遊戲,因為一但不玩共同的網路遊戲或關注網紅等。該青少年便與同儕之間少了話題,也無法融入同儕團體當中,亦即青少年無法在同儕互動上獲得滿足。但往往青少年也是因為手機成癮後,失去了社交活動。

    目前青少年網路成癮還可能導致人格發展的扭曲,因為現今青少年所追崇的網紅,所拍攝的影片內容,幾乎都不適合青少年觀賞。那些所謂的youtuber為了瀏覽率,可能會故意做出一些誇張或粗俗的動作或言語來吸引年輕人。但由於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因此無法判斷這些行為是否屬於正當行為,進而效尤。而衍生出更多比網路成癮更嚴重的行為偏差現象。

 

青少年自傷、自殺問題與輔導 

 

青少年網路成癮問題與輔導 

 

青少年社會關係發展與輔導 

 

社會發展:道德判斷的發展 

 

少年人格發展與輔導 

 

青少年情緒發展與輔導 

 

青少年問題的文化學分析 

 

青少年認知發展與輔導  

 

青少年的心理問題與分析 

 

青少年發展與適應問題-學校因素  

 

少年發展與適應問題-家庭因素 

 

青少年犯罪問題與輔導  

 

青少年發展與適應問題-社會因素 

 

青少年成長之面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莓莓KI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