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組織學習的演進:概念研究期(泰勒、賽蒙)理論形成期理論與實務結合期《組織學習:行動理論之觀點》(阿吉里斯熊恩)

 

(二)    組織學習的意涵:組織為求長期發展,蓄積一系列有效行動能力之過程。此行動能力包括覺察、汲取、轉化、修正等策略

(三)    組織學習的特性:以改變成員心智模式為前提,知識管理為策略,配合個人學習、團體學習、組織學習等來達成組織效能與目標

(四)    學習的層次:

  1. 個人學習:個人藉由在工作中經驗的建構、挑戰、對話、詮釋情境與不同替代方案的抉擇,持續的進行學習。組織應增進成員持續學習的動機,當成員能以快速有效的方式吸收與傳遞新知時,即可提升至團隊學習的層次
  2. 團體學習:為組織學習的重要途徑,透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激盪、融合眾人不同的觀點,進而帶動組織的更新與發展
  3. 組織學習:可分為知識獲取資訊散布資訊解釋組織記憶等程序。組織學習需以個人學習經驗為基礎,分享、整合與組織記憶的聯結,將個人的心智模式轉化為深層的、共享的組織記憶。當組織下次遇到類似的事件時,只需由組織記憶找尋先前儲存的記憶即可

(五)    組織學習的類型-阿吉里斯熊恩

  1. 單圈學習(適應性學習):組織成員評估達成目標的各種策略與手段並予修正。單圈學習為組織內部的適應過程,被動、全盤接受事物的反應強調由觀察而來的行為與規則
  2. 雙圈學習:組織成員評估達成目標的各種策略與手段時,會連帶的探討組織目標和規範本身,了解其中的衝突,並重新調整目標和規範間的優先順序。雙圈學習是組織對外部環境的適應,會對事物的結果進行思考和批判,並探究其根源增加了對行為與規則的觀點批判
  3. 再學習(深層學習):深層學習是針對前兩階段的學習過程進行批判與分析,並加以改善的雙圈回饋式學習。此學習運用「全圖像的途徑」,建構如大腦般靈活的自我組織能力組織學習最有效的方式,將雙圈學習的批判觀點延伸為個人或組織形式的價值與原則,使其內化深層的思考運作模式

(六)    組織學習能力:

  1. 意涵:組織為了成功,不斷的創造發明與精益求精,以改善其能力,學習導致競爭力的提升,不斷質疑現狀,以獲取新的知識、技術與能力
  2. 基礎架構:有能力提出創新觀念有能力普及創新觀念有能力找出學習障礙
  3. 有礙創新普及的組織學習障礙:

     (1).    盲思:對組織環境沒有正確的認知

     (2).    簡化的心態:把組織的複雜問題簡單回答,過於強調許多因素的單一因素而未考慮組織是一個複雜的系統

     (3).    同質化:資訊所呈現的量與多樣性不足

     (4).    緊密的組合:組織的各部門與各次級單位被緊密控制,對複雜環境表現出一致的分析和回應,毫無適應力與彈性(僵化的層級結構、高度中央決策、法規與程序高度形式化)

     (5).    癱瘓、麻痺:組織沒有能力採取行動或執行新的程序,分析重於行動

     (6).    迷信的學習:組織的行動與其環境之間關係缺乏明確的詮釋

     (7).    普及化缺失:組織成員可透過新的慣例、政策、程序、行為規範與組織文化來學習以前的經驗,但仍是不夠的,還需透過溝通系統、電腦網絡的訓練、社會化才能成功,同時也應改進本位主義

(七)    組織學習對行政革新的意涵:政府進行行政革新之成敗在於營造一個有利於雙圈學習的組織環境,作法如下:

  1. 改造官僚組織的層級節制體制:傳統官僚層級節制體系強調依法行政及命令服從關係,會使組織內部人際緊張,同時因恐懼考績與升遷受到不利影響,造成資訊流通的不暢通或不真誠的溝通,無法營造有利雙圈學習的環境
  2. 複雜性和不確定性的管理:由於行政革新具有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易造成人員抗拒心理,因此需積極予以管理。在後現代社會中,能有效處理資訊便能有效的管理這些複雜性和不確定性
  3. 促進社會性學習:組織學習的過程即是對錯誤的偵測與改正,因此宜將學習的領域擴大到政府與民眾之間所形成的界域,促成政府與民眾間的共同學習(權力下授公務員)

(八)    組織學習障礙

  1. 組織防衛-阿吉里斯

     (1).    意義:組織中個人為使自己、團體或組織免受困難和威脅,所採取的行動策略。人們為避免自己的能力受到懷疑,迴避問題的真正原因,以維持組織內部和諧的假象

     (2).    防衛方式:

①.  儀式性會議:會議上級掌握程序與議題,致使人員在會議中不敢有創新的意見,產生悲觀態度與推託卸責的習性

②.  防衛賽局:行政人員不願因提不同意見而受批評,轉而迎合他人

③.  自欺的行為:行政人員知道他們在執行錯誤的決策,但仍繼續執行

  1. 七種學習障礙-聖吉

     (1).    本位主義的思考方式:來自功能性的分工

     (2).    歸罪於外的態度:來自本位主義的思考方式

     (3).    負起責任的幻想:面對問題時宣稱會負起責任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實際上並未針對問題的癥結加以檢討

     (4).    專注於個別事件:如果人們專注於短期的事件,在組織內就無法維持創造的學習

     (5).    煮蛙的譬喻:對組織生存產生致命威脅來自於對漸變的適應不良

     (6).    從經驗中學習的錯覺:任何行動都有時空上的有效範圍,當行動結果超過學習範圍時,就不可能直接從經驗學習

     (7).    學習團隊的迷思:管理團隊中的成員大多是來自組織各部門的菁英分子,往往會為了維持團結的表象,而壓抑不同的意見,對於複雜問題的處理並無幫助

(九)    學習型組織-聖吉(Senge)

  1.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的關係

     (1).    學習型組織是將組織學習外顯化的重要狀態

     (2).    組織學習是學習型組織的要件(組織學習是過程,學習型組織是組織型塑的最終願景)

     (3).    學習型組織的概念是由組織學習而來

     (4).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兩者具有生生不息的關係相輔相成

  1. 建立學習型組織的原則

     (1).    每一個人都是學習者:從上到下每個人都要學習,無人例外

     (2).    彼此相互學習:傾聽他人意見、觀察他人的工作方法

     (3).    學習促進變遷:學習使人認識到變革的需要,學習活動是所有方案的關鍵要素

     (4).    學習是持續的持續或終身學習是學習型組織的標誌

     (5).    學習是一項投資,而非消費:學習活動是對人力資本的投資,而非要避免的消費

  1. 學習型組織的意涵:聖吉提出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

     (1).    系統思考(精隨):學習型組織著重整體觀、系統思考,認為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要點包括:體認事物互為因果的循環關係把握動態的系統回饋培養整體思考習慣

 

     (2).    改變心智模式:是一種深植人心、根深蒂固的觀念,影響我們如何理解、認知世界,透過學習、反思、探詢,不斷釐清、反省我們的內在世界,可以擴充、改變與重組心智模式

     (3).    自我超越:聖吉認為此能力來自創造性的張力實現願景的意志力。因此自我超越的修煉應重視:建立個人願景保持創造性張力看清結構性衝突誠實的面對真相運用潛意識來處理複雜的問題

     (4).    團隊學習:組織中學習的基本單位是團隊而非個人。團隊學習須具備四面向需學習如何萃取出高於個人智力團隊智力需要有創新性而又協調一致的行動不可忽略團隊成員在其他團隊所扮演的角色與影響必須精於運用對話討論

     (5).    建立共同願景鼓勵個人願景塑造整體圖像絕非官方說法不是單一問題的解答學習聆聽

  1. 學習型組織之運作

     (1).    個人層次:創造有利持續學習的機會,安排個人與其他成員相互探究、對話

     (2).    團隊層次:鼓勵成員間相互合作,建立團隊學習的制度與氣候

     (3).    整體組織:建立體制以吸取經驗,並使成員或部門間能共享,且對成員授能,邁向集體性願景

  1. 實現學習型組織的策略

     (1).    在組織內推展行動學習:組織欲提高組織績效時,最好的方式就是鼓勵組織中的每位成員皆親自參與、付諸行動來學習

     (2).    增進組織成員「學習再學習」的能力:個人從事學習再學習是發展自我與強化學習能力的關鍵因素

     (3).    在組織內進行對話的訓練:對話的訓練能強化及提高團隊的學習能力,同時可以凝聚組織的共識

     (4).    規劃組織成員的生涯發展:組織內的每一成員應擁有全方位的生涯發展計劃,因此組織人力資源部門應盡可能提供相關資源

     (5).    建立團隊學習的技巧:團隊和學習型組織的關係如同家庭與社群的關係,團隊所扮演的角色是連結個人與組織學習的媒介,因此應嘗試創建團隊來達成組織創新全面性的學習

     (6).    鼓勵組織成員實踐系統性的思考:擁有系統性的思考對於組織具有下列價值有助於提高組織的效能能了解組織內的動態關係分析整個組織的運作過程處理問題能避免陷入治標不治本的困境

     (7).    改善學習的心智模式:改變組織成員過去的學習模式及被動、消極的學習經驗,給予成員積極、主動的學習

     (8).    鼓勵組織成員發展多元化、國際化的視野:學習型組織應在組織內開放更多新的價值、理念與參與機會,促使個人及團隊學習能予以實現(多元化);對外在環境保持高度敏感性,知悉新知識的產生並運用其他先進的管理技術,例如TQM、組織再造工程、授能員工等(國際化),使組織隨時吸收新知不斷地學習

  1. 傳統式組織與學習型組織的差異p.7-34

二、     全像圖的組織設計

(一)    意義:全像圖是一種融合雷射照相技術大腦全方位功能的組織設計概念。全像圖使現代組織設計在電腦的協助下,除講究快速的回應外,亦重視多元功能的發揮,例如「行政機關單一窗口化

(二)    全像圖設計原理-Morgan《組織意象》

  1. 將整體植入所有部分:可透過組織文化、資訊體系、結構與角色的運作來實踐。方式如下:

     (1).    組織的DNA:組織的凝聚和團隊力量,可以藉由組織的願景、價值與目的意識而加以實現,進而促進每位成員都能瞭解且接受整體的任務和挑戰

     (2).    網絡情報:組織成員應透過電腦的協助,將其角色功能、學習經驗與思考意識加以呈現,並與其他成員交流,組合成有系統的組織智慧,有利於每位成員從中了解並學習不同的功能扮演

     (3).    重塑自己的全像圖結構:組織結構設計能屈能伸,可大可小。Morgan的管理哲學是不管公司如何龐大,仍應維持小型的規模,如同蜜蜂蜂巢一般另成一個單位,一個接著一個,避免產生弊端

     (4).    整體團隊與分殊化角色:(工作設計)強調每一工作單元都應該成為完成整體任務的工作團隊,在工作團隊中,每個角色不僅被廣泛界定,且每個人都應有多元技能的訓練,達成角色的換軌彈性的運作

  1. 重疊的重要性:大腦活動之所能隨機應變、出奇不易,仰賴腦內許多「部分」的功能,在任何時間都能儲存同一資訊,並加以平行處理,並因為此種重疊性,任何創意才能隨時浮現

部分重疊:如飛機的飛行需依靠兩組機組同時運轉以策安全,部分的重疊為「必要之惡」

功能重疊:為全像圖的組織設計所必須,讓每一單位除負責本身的功能運作之外,更需增添「額外功能」,以備必要的應變

  1. 必要的多樣性:在全像圖設計中,任何控制體系必須和環境的需求同等多樣與複雜,他們才能以自我組成的方式應付所有可能的挑戰。亦即組織若想成長,多元的分工是必要的,否則組織就不足以有效的占領其生存利基,掌握優勢並應付危機
  2. 適中的規範:意指一個體系如想達成自我組織的自由,就必須擁有若干程度的「空間」和自主性,才能開展適當的創新。同時Morgan認為管理者應避免成為全面設計者的角色,應著重於圓融、有界限的管理,創造啟動的條件使體系找到自己的型式。一方面防止過度集權,一方面避免無藍圖下的自由放任
  3. 學習如何學習:在全像圖的設計原理中,一個重要的關鍵便是學習如何學習雙圈學習),應該盡力克服防衛性習慣過去思考的侷限,致力於未來願景的塑造

 領導理論 

組織氣候&組織文化 

知識管理 

全面品質管理(TQM) 

霍桑實驗 

行政學 

民營化的方式(類型) 

教師正向領導 2 

教師正向領導  

社會發展 

學習動機自我效能論 

希望感理論 

自主學習掌握未來-應用自我調節學習提升國中生英文學習能力 

校園中經濟弱勢學生學業成就 

議題中心教學法/差異化教學/覆合式教學/錨式教學法 

何謂社群主義..... sweller提出的認知負荷理論 

有挑戰性的數學題(南二中公佈正解) 

六頂思考帽 

arrow
arrow

    阿莓莓KI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