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基本上來說就是『情感障礙』。持續的憂鬱情緒,心情仍無法平復,甚至嚴重影響自己的思考與行為。當憂鬱持續超過二週,而又使人在工作或社交應對上產生問題或其他重要領域功能造成損害,很可能就是罹患了憂鬱症。

 

憂鬱情緒:

    多半是因為一些壓力事件引起,例如:工作不順心、與男女朋友吵架…等。有人可能會說:「我今天好憂鬱唷!」但他想表達的是傷心、不高興、氣餒或頹喪。這樣的心情低潮只是暫時性,影響並不是太過嚴重,還能按時完成工作,也能保持與家人、朋友的關係,就仍屬於正常的生理反應。                                   

 憂鬱症有別於憂鬱情緒:

           名稱 

性質

憂鬱症

憂鬱情緒

成因

生理、心理、環境

多半由壓力所引起

情緒低落

持續性(兩週以上)

暫時性

工作

影響工作進度、成效

能按時完成工作

社交

無法與家人、朋友維持正常關係

能保持與家人、朋友關係

憂鬱症症狀:依病情程度而定,輕度者有其中二群症狀,中度者有三群到五群症狀,嚴重者則可能有五群以上症狀且持續長達兩個星期以上。

一、 認知症狀:

【1】專注力不良:

     減少對事務專注思考能力,鑽牛角尖、反覆擔心一些無傷大雅的問題,記憶力減退,閱讀時必需重複的從頭開

     始看。

【2】低自尊:

     自我否定,認為自己是無用、毫無價值的;心情低落,自認達不到他人期許。

【3】罪惡感:

     心情低落者會產生一種缺少事實根據的內疚,會責備自己作了不該作或沒作該作的某些事;給予自我不必要之

     壓力。

【4】無望感:

     心情低落到極點,對一些事物感到沮喪、無力感,提不起精神作任何事。

【5】猶豫不決,缺乏決斷力:

 

     a.輕度者常要求別人做決定。

     b.中度時連日常生活,如穿什麼衣服,走那一條路上班,要不要理髮,晚上煮什麼菜都要長時考慮。

     c.嚴重者則根本不願做任何決定。

【6】自殺意念:

     嚴重憂鬱症患者有此想法;此種想法偶而才會出現隨即迅速消失,或持續而導致自殺。

二、 生理症狀:

【1】失去食慾、體重下降:

     有些患者為了尋求心理慰藉,反倒有增加食慾、體重上升的現象,但此為心情低落的前兆。(註十二P.19)

【2】睡眠不足障礙、清晨早醒:

 即使再疲累也會失眠,大致可分為三類:

a.患者能在合理時刻入眠,不過惡夢連綿通常會比正常時刻提早二小時醒來且無法再入睡。

     b.中度者上床後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醒的,且睡不穩,半夜醒來要等很久才能再入睡。

     c.嚴重病人常常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有的時候甚至整夜沒睡,即使稍稍入眠,腦子裡也不斷想事情。

  嗜睡亦可能發生,睡的比平常多但還是很累,患者可能藉由睡覺逃避所有問題。

【3】失去性慾:沒有興趣從事性活動。

【4】心情每日定時變化:常在早晨或特定時間感到心情低落。

【5】精神運動性遲滯:

     動作變得較緩慢,說話面部表情、姿勢減少、音量降低且單調。

【6】情緒反應能力降低:

     對於一些事件的反應,不如正常人預期的行為。

【7】失去興趣:

     以前會感到快樂的事,現在都不在吸引你注意。

三、精神疾病症狀:

     病情嚴重者可能有精神異常症狀,如妄想與幻覺。

【1】「無用」妄想:

     自認是個無用的人,活著根本毫無意義,想死也死不了。
【2】「罪惡」及「懲罰」妄想:

     病人自覺可惡、有罪,希望趕快接受死刑,有時將醫院誤認為監獄;少數病人甚至想像自己是魔鬼,而他的四

     周是地獄。
【3】「虛無」妄想:

     病患常說:「這個世界已經毀滅了,全世界的人馬上就要死光光。」有時妄想自己已死;也有人會覺得自己的

     腦、心臟或胃腸已經消失,整個身體只剩個空殼子。
【4】「疾病」妄想:

     有的病人拒絕吃喝,因為「我的腸子已經腐爛掉,再吃只會使我更痛苦」;還有人拒絕想任何事,因為腦子已

     被堵住了。
【5】「貧窮」妄想:

     憂鬱病人常過度關心自己的經濟狀態,很多人想像自己一無所有,還有少數有錢的病人卻穿得破破爛爛的,在路邊討錢或排隊領救濟品。其他較不常見的妄想有被害妄想、被控制妄想等。這些妄想和病患的心情低落及悲觀思想有密切關係。

 

躁症與鬱症的主要症狀對照

 

躁症

憂鬱症

情緒

愉快心情

抑鬱心情

思考過程

意念飛躍

思考抑制

思考內容

誇大的

誇大妄想

發明妄想

宗教妄想等

悲觀的

罪責妄想

貧困妄想

情緒妄想

行為

強迫行為

躁症性興奮

行為抑制

鬱症型不語

身體狀況

失眠體重減輕

食慾、性慾亢進

失眠、體重減輕

食慾不振、無月經、陽萎

憂鬱症成因:

憂鬱症可能是多方面的失調引起,不是單一成因,所有的成因是交互作用的。

一、心理因素:

【1】性格:

     a.「強迫性格」:事事要求完美,一但事不如已意,心情無法調適回來,便造成憂鬱症。

     b.「依賴性格」:無法得到他人的支持時,就可能產生憂鬱症。

     c.「歇斯底里的性格」,情緒容易失控,人際關係不穩定,因此也是得到憂鬱症的潛在心理因素之一。                【2】「重創事件」:死亡或離異而失去伴侶

【3】認知理論:負面的扭曲生活經驗,負面的自我評價、悲觀、無助等。

【4】學習的無助感:常在挫敗的環境,學習到無助感。

二、環境因素<壓力>:

【1】痛苦的童年                                   

【2】性別:女性高於男性

【3】復發率

【4】生活事件與環境壓力

三、生物因素:

    基因(遺傳)得病率是一般人的2~3倍,但非所有遺傳基

因者都會發病,與其教養方式和家庭氣氛有關,孩童可能較

易受到憂鬱症父母的負面想法,基因影響生物結構,使的腦中物質發生變化進而增強了導致憂鬱症的特質。                 

    大腦中的神經化學物質失去平衡,主要是血清張力素及腎上腺素兩種化學物質。腦神經細胞連結不好,這個人就會意志消沈;腦神經細胞連結出乎意料的好,這個人會變得興奮異常。

四、其他因素: 

   【1】荷爾蒙波動<產後憂鬱症>

   【2】飲食失調

   【3】對血壓及其他生理的藥物治療

   【4】季節性情緒障礙<冬天憂鬱症>

   【5】酗酒    

如何預防憂鬱症:

1.不要定下難以達成的目標或承擔太多責任。
2.把巨大的任務區分成好幾個小專案,分優先順序,盡力而
為。

3.不要對自己期望太高,這將會增加挫折感。
4.設法和別人在一起,避免經常獨處。
5.參與能夠使你歡愉的活動。例如:輕鬆的運動、打球、看
電影、參加宗教活動或社交活動,不要太勞累。

6.不要下大的決定,例如轉行、轉業或離婚,

7.不要接受負面的想法,儘量幫助自己、寬待自己、不要因為未能達到水準以上的表現而責備自己。

10.家人或朋友出現憂鬱的現象、且日趨嚴重時,要鼓勵他們去看心理醫生或精神科醫生。

11.如果出現輕微的憂鬱,休個假、享受自己的嗜好、從事劇烈運動或宗教活動,通常可以得到改善。

是否有自殺意圖的指標:

     除了保持自殺議題的開放態度外,患者身邊的家屬朋友要保持敏感度,當患者出現不尋常或是較特殊的舉動、言論時,就需要更積極的介入協助,作為偵測患者是否有自殺意圖的指標:

一、            突然對一切都不在乎

二、            季節轉換的時候(如冬天轉春天)

三、            病情好轉時,有體力付諸行動

四、            出現不同以往的舉動:說出感謝的話、交代遺言或是將自己心愛的東西送人

五、            忽然變得很退縮,自尊降低

六、            感覺無助及絕望:對未來不抱希望

七、            從事冒險性的行為

八、            立出清楚的自殺計劃

九、            認同自殺死亡的人,或充滿死亡的念頭

 

十、            酗酒或藥物濫用的行為出現

十一、  生活中出現重大改變的時候:如失業、搬家、離婚

十二、  剛自殺未遂

如何預防自殺

1.陪同就醫

病患有時會抗拒,家屬及朋友可以溫和的態度但堅定的意志強迫陪同就醫。 

2.一同討論自殺,找出替代的方案。

坦然接受患者目前的狀態,患者會比較願意多坦露一些!幾乎不可能有人可以一帆風順,這是全人類共同的宿命,所以先談談自己人生的不如意及挫敗,透過共通點當媒介,有助於引出病患坦露自己的想法。透過彼此的分享,在慢慢引導讓患者了解自殺不是結束痛苦情緒的唯一方法。共同找出其他的可能性:如找人宣洩情緒、去跑步、做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或是寫日記都不錯的方法。 

3.設立約定

表明共同奮鬥的決心,模擬患者如果再有自殺念頭時,務必採取的一些行動,如跟幾個重要他人聯繫、走到有人群的地方、打119求救等。

4.換個想法

急性期時,患者容易將將焦點鎖在事情的負面,而失去對事情客觀的評估;週邊的人可以提供他不同的想法。

5.減少病患獨處的機會:因此在高度懷疑患者會自殺的情況下,家屬朋友可輪班陪在患者身邊,並確保他不會取得危險物品。

6.用真實的自己面對面對死亡議題,常使許多人瞠口結舌,深怕自己講錯話而避免和病患有真實性的互動;其實,我們只要做最真的自己就好,可以向他表達自己的擔心及不捨,並有耐心的陪伴他的身邊,因為親密、支持的人際網絡一直是患者復原的重要要素之一。

參考資料:

嚴烽彰◎著(2003),《晴心寡鬱─從憂鬱走出的心靈處方》,甜水文化出版。

稅所弘◎著林顯宗譯(2001),《憂鬱症一定會好》,台北: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出版。

美國醫療協會編著/孫秀惠譯(2004),《走出藍色幽谷》   台北:天下生活出版股份公司

派翠西亞‧歐文◎著/廣梅芳譯(民87),《憂鬱心靈地圖 》,台北:張老師文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莓莓KI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