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全面品質管理是一種廣博的哲學觀,最早由戴明發展出來,可被視為新右派市場哲學、後現代組織理論,象徵對官僚體制負功能的批判。美國在1987年通過馬康包力治法推動全面品質管理,1988年成立聯邦品質學院,強化各行政部門的顧客服務
二、 全面品質管理的意涵
(一) 柯漢&布蘭德之定義
- 全面:每一作業部門均應努力追求產品品質
- 品質:指迎合甚或超越顧客之期待
- 管理:意指持續發展組織改善品質的能力
(二) 概念:TQM係指應用量化方法與人力資源,用以改進組織所提供的財貨或服務、組織的所有過程,並滿足顧客目前及未來的需求
- 強調「工作」與「人性」的整合管理哲學:全面品質管理結合科學管理學派對於工作的管理方式,與人群關係學派對於人性的管理方法,認為任何有關品質的問題,不外乎是工作與人性兩方面的原因,應盡可能加以改善,以達到零缺點的目的
- 以滿足顧客潛在需求為焦點的品質概念:品質是全面品質管理的核心概念,而品質概念是逐步演變而來的。符合標準➞符合使用➞符合成本➞符合顧客潛在要件。因此,品質就是滿足顧客的需求,激發顧客潛在需求
- 以持續不斷的改進為目標:全面品質管理強調持續的改進,將改進視為解決問題的過程,尤其是針對顧客潛在需求所做的前瞻性品質提升方法
- 以強調團隊工作的「全面參與」為管理原則:全面品質管理強調以團隊合作為基礎的全面參與,從上層領導者到下層員工、從業務部門到幕僚部門無一例外,都必須投入改善服務品質的工作行列。(日本的品管圈在美國實施並不成功,因為品管圈只是全面品質管理的最低階層,其上還有品質改進團隊)。全面品質管理所形成的團隊由下到上分別是:
(1). 品管圈:最低層級的組織,是永久性的工作團隊,通常是由基層人員組成,針對工作缺點從事「回應式改進」工作
(2). 品質改進團隊:中間層級的組織,只是一種臨時性的任務編組,通常是一個機關內部的中層主管所構成的團隊,主要任務是解決品管圈之間的問題,多數工作是屬於「回應式改進」工作
(3). 跨功能團隊:最高層級的組織,是一種臨時任務編組及跨功能團隊,主要從事「前瞻性改進」的工作,少部分是「回應式改進」工作
(三) 共同原則
- 顧客為主➞要達到顧客滿意,必須不斷改善
- 不斷改善➞欲有效的不斷改善必須以顧客需求為中心
- 團隊工作➞組織整體配合的程序超越了層級節制部門的劃分及組織界線,因此團隊合作不可或缺
三、 全面品質管理的特徵
(一) 顧客導向:滿足顧客之需求,因此溝通必須是開放、雙向的
(二) 高層管理者之領導與支持:高層管理者應建立一種鼓勵變遷、革新的文化,並以實際行動來表現支持全面品質管理的活動(一定要有)
(三) 全員參與:組織中所有成員皆參與品質訓練,並具有力求品質改善之觀點及目標
(四) 重視教育與訓練:持續不斷的對全體成員進行教育訓練,強化全體成員「第一次就做好」、「追求零缺點」、「以顧客為導向」之觀念
(五) 加強團隊工作:品質問題之解決特別需要團隊工作與所有相關成員之通力合作
四、 全面品質管理與傳統管理的差異
|
傳統管理 |
全面品質管理 |
組織文化 |
強調個人主義、專業分工,提高生產力 |
重視集體成就、跨部門合作、授能、追求顧客滿意,品質至上 |
溝通方式 |
下行溝通 |
下行、平行、斜向、多向溝通 |
管理態度 |
員工是可控制及應用的資源 |
員工是寶貴的資源,更是各級管理者重要的顧客 |
工作設計 |
強調標準化的作業程序、詳盡的工作說明書,主管的控制幅度狹窄 |
強調彈性自主的空間,以發揮革新創意,配合顧客需求。主管的控制幅度較大、充分授能 |
訓練項目 |
與工作直接相關的技能、與部門業務相關的技術知識 |
培養人員跨部門的廣泛知識,提升問題解決的能力 |
績效評估 |
設定個人目標,由直屬主管考核 |
重視團隊目標,由顧客、同儕以及主管共同考核(360°評估) |
薪資制度 |
針對個人的功績來設計,財務報償為主 |
針對團隊的表現來設計,財務報償和榮譽獎勵並重 |
關注焦點 |
僅及於與生產有關的活動 |
涵蓋組織所有的活動 |
生涯發展 |
主管考選,以個人績效決定升遷,單一部門的直線式生涯途徑 |
同儕考選,以團隊表現決定升遷、不同部門的水平式生涯途徑 |
五、 TQM的品質標準:
根據美國聯邦品質學院的規定,行政機關的服務品質主要包括:
- 績效:(效率+效能)績效是民眾對政府的服務最先考慮到的部分
- 專業特色:政府部門能提供其相關的資訊,表現出專業特色
- 可信度:某一項服務或產品,能符合民眾期望的可能性
- 一致性:政府提供的服務或產品,其成效能否符合預先所設的標準
- 持久性:政府提供的服務或產品,對民眾有所裨益的持續時間
- 即時性:能夠即時的滿足需求或解決問題
- 變動性:服務能隨著時空條件的改善,而有所轉換,也就是能隨時掌握民意趨向和脈動
六、 行政機關如何推動TQM(推動之原則)
(一) 行政機關的品質係由民眾定義:品質並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的努力目標,政府應以提高民眾對施政的滿意度為目標
(二) 機關首長的支持與領導
(三) 妥善的策略規劃:促進組織集體改善品質的持續性努力,結合各階層人員的參與
(四) 全面品質管理的推行必須重視團隊合作,而非個人突出表現
(五) 強調事先預防而非事後檢測的觀念: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故應確實檢討整體的作業流程,把全面品質管理的做法落實到每個工作環節
(六) 機關上下整體承諾:全面品質管理不是口號,而是一種信念、決心和集體的行動
(七) 持續的努力:行政品質的改善並非一蹴可幾,必須持之以恆不斷的進行
七、 全面品質管理的優點
(一) 提升員工工作士氣:改善不良的工作關係所帶來的壓力,同時改善溝通、更多的參與決策機會,提升員工士氣
(二) TQM帶來更高的工作品質及較低的生產成本:來自於合理的工作安排及改善的原物料供給
(三) 提高顧客滿意度:TQM為組織提供評估顧客偏好的工具,使組織提升滿足顧客需求的能力
(四) TQM為公部門帶來生存發展的轉機:公共管理者普遍面臨提升工作效率的挑戰、財政困窘的危機、民眾對提高政府施政品質的要求,TQM能有效為公部門帶來轉機
(五) 提升員工的素質:TQM刺激組織中每個人腦力之成長,使組織產生綿延不絕的學習及再生能力,使員工變得更有思考能力,以應付複雜的環境
(六) 增加員工參與決策的機會:TQM提供結構上的機制來汲取、彙整員工的專業技術、知識及意見(品管圈),提升員工參與決策所帶來的滿足感
八、 全面品質管理的限制
(一) 法規的限制:行政機關必須依法行政,所以在組織結構的設計、人事管理、財務運用都有一定的侷限
(二) 不確定的因素:全面品質管理強調的策略設計適合在組織環境較穩定的狀態下,但現代政府必須面對許多不確定因素
(三) 產品和服務的性質:全面品質管理主要應用製造業的生產製程上(有形),但政府機關主要提供的是無形的服務,服務品質因人而異,較難控制
(四) 顧客界定的困難:私人企業有其明確的消費族群,但政府機關所涉及的業務繁雜,難以界定標的顧客的範圍
(五) 官僚體制的文化:行政機關難以透過體制的重組來改變既有的官僚組織文化
留言列表